最新电影在线观看,jrs低调看直播,avav天堂,囯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,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

廣元兄
認證:優質創作者
所在專題目錄 查看專題
導體損耗&介質損耗
如何量化損耗指標?
關于均衡
關于串擾
關于疊層的相關知識
PCB設計常用規則
作者動態 更多
真的理解振鈴(Ringing)嗎?
4天前
PCI-SIG關于PCIe 信號的設計指南
2星期前
關于信號仿真基礎體系的一本書
07-15 15:40
三大EDA斷供,一名信號完整性老兵的這幾天
06-08 10:45
關于過孔、通流和溫度的一本書
06-05 09:12

關于疊層的相關知識

大家好,我是廣元兄。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信號完整性的相關知識。希望大家點贊,分享。有什么問題加微交流學習,微信號【SI_Basic】。

Slogan:一起學習,共同進步!

消費類的很多產品,很多公司只給出板厚,層數以及管控阻抗值,疊層的設計都是板廠來進行。隨著產品的速率提升,疊層設計不再是PCB板廠的專屬,已成為很多公司SI信號完整性工程師日常操作,正如系統的更新,跟上時代是永恒不變的主題。

話不多說,上思維導圖:

一般情況,疊層設計的考慮三大因素:

1.總厚度(產品的復用&機構設計的要求)

2.層數的確定(信號層,電源平面層&地平面層)

3.對稱性(PCB生產中易于管控)

01.常見疊層

下圖為Intel給出的某類產品的疊層設計建議。不管是8層還是10層,一般只會對電源平面層或PP做些微調。

從信號完整性角度來說,一般選用的疊層設計如下:

每個走線層都有GND參考平面層,來保證信號回流路徑的完整性,從而保證信號的完整性。

產品是多種多樣的,面對各式各樣的產品,同樣的厚度和總層數,走線層層數的區別是疊層最大的變數。

上圖是Intel針對不同產品,給出同樣4L走線層,而產生的不同的疊層設計。

標準從來就不是一個,認知才是。

02.PCB板信息

下圖為我們日常工作中常用的Allegro版圖軟件查看設計中的疊層(Cross-section)信息:

先從疊層中Conductor講起,Conductor代表導體層,用于信號傳輸。

印制電路板(PCB)中不僅僅有信號線,圖形中的Plane(電源和地層)也基本都是由銅箔蝕刻得到的,也就是說,電路板中信號層、電源層和地平面層都使用銅箔作為導體來傳遞相關信號。Thinkness的1.5mil代表銅箔厚度,相對應后面Material部分中出現1/2 OZ+plating。

拓展知識點:

1.盎司(OZ)本身是一個重量單位。1OZ ≈28.35g。在PCB行業中,盎司是用單位面積的重量來表示銅箔的平均厚度。1OZ意思是重量1OZ的銅均勻平鋪在1平方英尺(FT2)的面積上所達到的厚度。根據公式推出:

2.英制和公制的轉換

1mil≈25.4um,1mm≈39.37 mil

搞清楚上面的知識點,回到原來的1.5 mil 處,算出來是17.5 um,和1.5 mil ≈38.1 um 是不是不相符。這里面牽扯到1/2 oz + Plating PCB 工藝的問題,以通孔(PTH)為例,壓合完成后,需要對通孔鍍銅,這個Plating就是做這樣的事情,同時對面銅也做了電鍍,所以厚度就增加了。當然,PCB廠家的不同,工藝也不一樣,對應后面的厚度值也不一樣。其實,上面截圖中Solder mask 也是如此。

對疊層影響最大的就是銅箔厚度。常規的銅箔厚度有1/2oz、1oz、2oz 等,當然也有更厚的,一般電源類產品使用的銅箔比較厚,因為要承載電流。

講到載流,有這樣經驗公式:

實際應用中,常用經驗值:1OZ銅箔40 mil寬度通流1A。

其實,銅箔的選擇,除了厚度,還有一個粗糙度的因素。粗糙度考慮點是針對于高速信號而言,損耗分為介質損耗和導體損耗。銅箔粗糙度說的是導體損耗。平常我們看到的銅箔都是光滑的,而實際的印刷電路板(PCB)在壓合過程中,為了提高銅箔和介質之間的附著力,有時候會做粗化處理,這時候銅箔就不是光滑的了。那不是光滑的,又會有什么影響?這里就衍生出一個趨膚效應的概念。

交變電流通過導線時,電流在導線橫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,導體表面的電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,且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,這種趨勢越明顯,該現象稱為趨膚效應(Skin effect)

通俗點講,就是內部力量將導體內部電流擠到了導體表面。

本質上,“趨膚效應”一詞用于描述電流在導體內的分布方式隨頻率及材料特性的變化。從上面公式來看,信號頻率越高,導體內的電荷分布越趨向于導體表面處。無論是單純線纜、同軸電纜、微帶還是天線導體,所有導體中均存在這一現象。

由于趨膚深度為頻率以及導體電阻率和磁導率相互作用的結果,因此不同導體材料的射頻損耗隨頻率變化的特征不同。一般情況下,鎳的損耗最嚴重,而銅和金的損耗要小得多。

回到前面,銅箔的粗糙度增大,由于趨膚效應的影響,信號沿著銅牙傳輸,對于在表面附近傳播的電流而言,一個極其粗糙和不平整的表面相當于增加了其傳播路徑的長度,因此此類表面將導致更大的電阻性損耗。

銅箔的粗糙度不同,也有分類,這里不做展開。除了銅箔,疊層設計中還有介質:

介質分為PP(半固化片)和芯板(CORE)。

Dielectric就是疊層里的半固化片( Preimpregnated, PP ),芯板(CORE)就是半固化片雙面包銅。

我們的PCB(印制電路板)多層板其實就是Core與Prepreg壓合而成的。說到PCB,必須說說FR-4,需要注意的是FR-4不是一種材料的名稱,它是一種材料等級,準確地說是一種耐熱材料的等級。FR-4等級材料有很多的種類,一般印刷電路板(PCB)所用的FR-4等級材料是由環氧樹脂加上填充劑(Filler)以及玻璃纖維所做出的復合材料。

FR-4的分類,分類有很多種方式,這邊給出常見的兩種:

玻璃布分類(106,1080,2113,3313等);

損耗級別分類(低損耗板材,中損耗板材,普通損耗板材等)。

03.壓合方法

疊層設計中常見的有兩種方法:銅箔壓合和芯板壓合。至于這兩者的區別,直接上圖:

在實際工作過程中,成本的因素,銅箔壓合更為常用。

這里穿插講一下假八層 (實際是真六層板)。

有些產品六層板的板厚比較厚,比如2 mm,在疊層的設計上,會導致3、4層之間的厚度比較高,會超過3張7628半固化片的厚度。同時,工藝管控的問題,PP最多疊3張。這時候的解決方式是:通常會用沒有銅皮的芯板或把芯板兩面的銅箔蝕刻掉,加在3、4層之間來輔助達到預期的層疊厚度。用類似于八層的疊層設計做出六層板。

04.阻抗計算

疊層的銅箔及介質的選擇和阻抗有很大的關系。實際工作中,用阻抗的計算工具Polar,算出我們需要的阻抗對應的線寬線距,一般計算40?,50?單端阻抗,(85?,90?,100?)差分阻抗線寬線距計算的相關參數信息可以參考板材廠商給的datasheet。需要注意的是這里面阻抗值是估算,因為PERPERG和CORE的厚度實際上是壓合后的厚度。

這里面講一下松耦合和緊耦合的問題。直接上圖:

比較上面兩個線寬線距,對應的阻抗都是差分85?。

緊耦合線寬會細一點,信號傳輸速率越高,從趨膚效應上來說,導體損耗就會越大。這時候,估計有的人會說,那實際PCB設計差分走線中,我們就選松耦合。

其實給出松耦合和緊耦合,只是讓大家有概念。實際的工作中,這個問題,沒有任何探討,走線密度不同會引起層數是否增加,層數是否增加就會引起成本的變化。

你覺得那點損耗跟成本比,算什么?

05.影響阻抗的因素

實際工作中,因為產品的產量及日程,會給幾家PCB板廠來做,各家制程的問題,阻抗的匹配需要中和調整,來滿足各家PCB板廠。所以,需要了解影響阻抗的因素有哪些:

以上的因素中,介質厚度的影響最大。所以,PCB板廠一般是微調介質厚度來管控阻抗。

06.總結

信號完整性工程師會根據經驗或產品要求,結合以上知識點,給出一個疊層設計。各個板廠拿到疊層設計,也會根據自身制程能力,調整相關材料或厚度,給出相應的疊層設計。因為疊層厚度有公差(+/-10%),一般來說,是完全能涵蓋各家的制程,管控好阻抗和相關指標的要求。

聲明: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電子星球立場。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授權事宜與稿件投訴,請聯系:editor@netbroad.com
覺得內容不錯的朋友,別忘了一鍵三連哦!
贊 5
收藏 9
關注 159
成為作者 賺取收益
全部留言
0/200
成為第一個和作者交流的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