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 01 前言
在DCDC電源設計中,一個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參數——電流紋波率r,它會影響著DCDC的工作模式、元器件選型、系統效率,電磁干擾。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電流紋波率r。
什么是電流紋波率r?
電流紋波率,通常用字母r表示,它的定義是流經電感的交流紋波電流的峰峰值與直流平均電流之比。它是一個無量綱的參數,啥是無量綱?直白點就是這玩意沒有單位,它就是電感電流中交流分量相對于直流分量的比例。
ΔiL是電感電流的峰峰值,Idc是電感電流平均值,如果Iac是電感電流的峰值,那么上面的公式可以改寫成:
這個比值r是衡量電感儲能與釋放能量過程中電流波動程度。在理想的直流輸出中,我們希望電流是恒定不變的,但由于開關管的周期性開通和關斷,電感電流必然會在其平均值上下波動,這樣就形成了紋波。
電流紋波率r的大小直接決定了DCDC的工作模式:
連續導通模式CCM:在CCM模式下,電感電流在整個開關周期內始終大于零。這意味著電感在開關周期結束時仍未完全釋放其儲存的能量。
斷續導通模式DCM:當負載電流進一步減小,或者電感值較小,使得在一個開關周期內,電感有足夠的時間將其能量完全釋放,并且電流會保持在零一段時間,直到下一個開關周期到來。這種模式即為斷續導通模式。
r>2
臨界導通模式BCM:臨界導通模式是CCM和DCM之間的邊界狀態。在此模式下,電感電流在一個開關周期結束時恰好下降到零,并在下一個開關周期開始時立即重新上升。
Part 02 如何選擇合適的電流紋波率r?
較小的r值,比如<0.3時,電感電流峰值和有效值RMS較低,可以減小開關管、二極管和電感的導通損耗。而且輸出電壓紋波較小。但是要想獲得較小的r,就需要較大的電感值,導致電感尺寸增大、成本增加。而且對負載瞬態的響應速度較慢。
反過來如果r值較大,比如>0.5,就可以使用較小的電感,當然負載瞬態響應速度也更快。可以確保在更寬的負載范圍內工作于CCM。但是此時較高的電流峰值會增加元器件的損耗。并且較大的紋波電流會增加輸出濾波電容的壓力,導致輸出電壓紋波增大,更容易產生EMI問題。
一般來說,經驗值的角度r選0.3即可,下一篇文章我們就講一下如何利用r值去計算電感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