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就是整流后加線性電源的
先占個位子聽課
冰版這個帖子開得好,我現在正在糾結48V輸入的逆變器輔助電源用哪種比較好,
IC做BUCK?RCC做BUCK?IC做Flyback,RCC做Flyback,
要考慮成本和可靠性,還要考慮待機功耗,現在目標是實現0.05~0.08A的待機電流,
現在準備用內置MOS的IC做CCM 模式Flyback,不知有沒有更好的建議。。。
這要看你需要多大功率吧
比較偏向于BUCK電路
就一輔助供電,10幾W就差不多了,BUCK的可靠性先不說,感覺BUCK的待機功耗還不一定能比Flyback低哦
一款雙正激電源上原來用啟動電源+輔助繞組, 又要求關斷控制, 改用一款IC的BUCK電源, 不會因負載而變化, 穩定多了, 也簡潔一些, 耗電也小了一些
年底了,大家都是各種的忙,只有晚上發帖了
先上個非隔離的DC-DC輔助電源接法,見圖中的紅色虛線框
這個是最常見的接法,適合于輸入電壓大于等于IC的啟動供電最低門檻電壓的電路,而且輸入電壓不能比VCC高太多,否則R1上面的損耗太大,造成無用的損耗,影響整機效率
這種供電方式簡單可靠,成本低,缺點是R1上面有損耗,特別是輸入電壓范圍較寬的情況下,R1的取值比較糾結
對于上圖中ZD1的選取,不知大家有何看法?
有必要還是沒必要加?
如果要加的話,穩壓值怎么選取,功率怎么選?
歡迎大家討論……
還是有必要加,不然IC的VCC電壓隨IC的耗電電流變化而變化.
取值么,我認為要比IC的最高耐壓低一點.
功耗么,可以按照IC無功耗的情況下,Vin最高的時候,ZD1的功耗應該是最大的.
嗯,關于這個穩壓管加與不加一直是個爭論
其實我個人倒是覺得,只要C2的容量足夠,且目前大多數的IC內部有穩壓管來限制最高的Vcc電壓,此穩壓管不加對于電路來說也是沒有風險的
當然加上也不會帶來任何的壞處,這個就要見仁見智了。
我以前也想著不加穩壓管,可最后長時間用下來發現加上去更加可靠。芯片一壞就是10%